6、包拯
包拯(公元999-1062),字希仁,廬州合肥(今安徽合肥)人,是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,并且還很有名。他從青少年時代起,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,“竭忠死義”。包拯一生清廉簡樸,從不講究排場,即使做了大官,穿著仍與布衣時一樣;對貪污深惡痛絕,在給仁宗的奏疏《乞不用贓吏》中說“廉者,民之表也;貪者,民之賊也?!彼簧鷩烙诼杉?,身體力行。
包拯在端州任知州,整頓吏治,打擊貪污,深受百姓歡迎,離任時當?shù)鼐埔缓贸幭嗨停纪裱灾x絕,“不持一硯歸”;他一生鐵面無私,不避權貴,執(zhí)法如山。對皇親國戚、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,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。大力平反冤獄,是包拯生前與死后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(nèi)容。
7、況鐘
況鐘(公元1383-1442),字伯律,號如愚,明朝江西靖安縣龍岡州人。況鐘一生出色政績在蘇州知府任上,他直接減輕官糧,實行折征的辦法減輕百姓負擔,穩(wěn)定和發(fā)展經(jīng)濟,被百姓稱為“中國古代十大清官”之一。同時,整肅吏治、端正風氣,注意清理冤獄,為民伸冤。他排了一個日程表,每天勘問一個縣的案,周而復始,從不間斷。
在剛到任的八個月中,就清理了1500多件案子。經(jīng)他審理過的案子,無論大小,都能基本做到百姓不叫冤枉,土豪不敢再為非作歹?,F(xiàn)在,只要一提起況鐘,人們立即就會想到《十五貫》故事里那位甘冒風險、敢于伸張正義、為民伸冤的清官。除此之外,他還做了興修水利、舉辦學校、推薦賢才等造福一方的好事。況鐘任職十三年間,三次離任三次留任,替蘇州百姓辦了不少實事,最后積勞成疾,病逝于蘇州任上。當?shù)匕傩諡榧o念況鐘,在他死后,蘇州和七個縣都建立了祠堂。
8、海瑞
海瑞(公元1514-1587),字汝賢,海南瓊山縣人。他生活的年代,正是明王朝由盛及衰的轉(zhuǎn)折時期。表面一片升平,其時危機四伏。海瑞年青時,便對社會問題表現(xiàn)了極大的關注。在戶部供職時,出于對國家財力的憂慮,為進諫迷信道教、一心求仙而縱容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廟壇道觀的嘉靖帝,以六品小官身份抱著必死決心毅然上疏。這次他呈上的奏疏便是有名的“直言天下第一事疏”,后人稱為《治安疏》。奏疏遞上后,海瑞即被入獄,好在不久嘉靖病逝、新帝在丞相徐階的勸說之下,才得以獲赦,官復原職,并逐步升至應天十府巡撫等職。之后,他為匡正時弊,嚴肅法紀,主持制定了貪污滿“八十貫絞”等嚴刑,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。
海瑞鐵面無私,對一直有恩于他的老丞相徐階也毫不留情,將徐家仗勢多占的40萬畝良田退還原主,將欺壓良民的徐階的兩個兒子及20多個家人依律問罪??v觀海瑞為官,歷經(jīng)嘉靖、隆慶、萬歷三朝,多次冒死進諫,雖是為了維護封建統(tǒng)治的根本利益,但他嚴于執(zhí)法,除暴安良,生活清廉,同情百姓,招撫流亡,注意發(fā)展生產(chǎn),興修水利,限制大地主無止境的盤剝,改革落后的風俗習慣,等,得到了百姓的廣泛擁護,其行為具有不可否認的歷史進步作用。
9、湯斌
湯斌(公元1627-1687),字孔伯,別號荊峴,晚又號潛庵,祖籍保南睢州(今睢縣)。主要政績在康熙朝,官至內(nèi)閣學士、江寧巡撫、禮部尚書等。湯斌為官一生,除著書立說,發(fā)展理學學說外,幾乎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河務和漕運的治理上,并注意為百姓減輕負擔、賑災救施、興利除害,從而始終躬身實踐儒家的“修身,齊家,治國,平天下”的“民本”思想,為變“滿目榛荒,人丁稀少”為“盛世滋生人丁,永不加賦”做出了一定貢獻,其為官清廉,被后人稱為中國古代十大清官,至死僅遺俸銀八兩,連買棺材的錢都不夠,真正可謂是一代清官。
10、黃霸
黃霸(?-公元前51),字次公,西漢時期淮陽陽夏(今河南太康)人。史學家班固評論說:“自從漢朝建立以來,要講治理百姓的官吏還是數(shù)黃霸第一?!秉S霸還在年少時,就立下了做一名好官吏的志向。由于漢時并無科舉制度,漢武帝為緩解財政困難,發(fā)布詔令,凡是向國家貢獻財產(chǎn)的給官做。黃霸便用糧食換了一個卒史。從政后,奉公守法,以廉為本;體察民情,以勸課農(nóng)桑為重。特別是黃霸斷案,崇尚仁政,反對酷刑;對疑案堅持從輕處理;主張對犯罪實行外寬內(nèi)明,教化為先,把重點放在防患于未然上,所以,黃霸為官,百姓擁護,朝廷滿意,屬下悅服,歷史上有名的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。黃霸也因此從一年俸二百石的小史,一直升到了朝廷的丞相。
推薦閱讀
中國古代富商排行榜,官商不分家的時代產(chǎn)物(十官九貪)